行動者論壇丨當「外力」進入反迫遷現場:社運組織與藝術介入地方的關係互動
Schedule
Wed Nov 26 2025 at 07:00 pm to 09:00 pm
UTC+08:00Location
Hong Foundation-Art | Taipei, TP
Advertisement
*。𓆞.𓆟:*・與談人*。𓆞.𓆟:*李容渝(工會秘書、關注反迫遷議題的行動者)
唐佐欣(影像工作者)
何睦芸(石在工作隊核心成員、藝創工會常務理事)
*。𓆞.𓆟:*・主持人*。𓆞.𓆟:*
童詠瑋(藝評人)
*・𓆝*。𓆞.𓆟:*・座談說明・*・𓆝*。𓆞.𓆟:*
社子島迄今不停歇的抗爭,並非本地訴求居住正義的單一個案。在台灣都市更新與土地徵收的粗暴政策下,一個個反迫遷運動接力走過十餘載,風起雲湧卻也血跡斑斑;伴隨著多方角色的合縱連橫、矛盾衝突,更形構出複雜且待梳理的行動者網絡。
本場論壇將社子島置放回此一脈絡下閱讀,特邀三位長期深入反南鐵東移、大觀社區、馬崗漁村等反迫遷運動的組織者,分享第一線的參與經驗及反思,包括自身角色位置的切換、運動團結下的互動張力,以及跨議題、跨地域、跨領域的行動方法等,期待開啟不同視角的相互參照。
無論是組織者或藝術工作者,都可被視作反迫遷運動中參與程度不一的「外力」,共同面對著如何進入地方、維繫關係、介入行動、分進合擊,乃至退場轉化等難題。尤其,社會運動與藝術創作皆一去不復返地走向專業化:法律戰愈發取代傳統的組織動員,媒體生態的劇變又開啟新型態的宣傳戰;政治環境的變遷及藝術生產的全面建制化,則一點一滴侵蝕著非作品導向的藝術行動空間。
縱使曾經可能的休戚與共正逐漸消散,藝術與組織作為社會溝通媒介,或許仍在同一艘船上逆風飄搖。本場論壇嘗試串聯那些在這兩端間游離的「外力」,並借用唐佐欣大觀社區影像手記的書名,提問行動者如何「在夾縫中抵抗」。
*。𓆞.𓆟:*・與談人簡介 *。𓆞.𓆟:*
李容渝
畢業於竹教大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、世新社會發展研究所。畢業論文題目為《反迫遷運動中事主、聲援者、組織者三種角色的互動探究》。現職紀工會秘書。研究興趣包括居住議題(反迫遷、租屋、都市貧民)、勞工議題、社會運動、第三世界和左翼政治。日常興趣包括看漫畫、看表演、研究便宜又好吃的料理、社運雜工救急。
唐佐欣
畢業於台大社會系,曾在板橋大觀社區參與反迫遷運動,著有《夾縫中抵抗:大觀社區影像手記》。目前在《端傳媒》和《報導者》擔任特約攝影記者,同時也胡亂接案打工。
何睦芸
創作背景根基於劇場,遊走於空間、媒材與人群之間。石在工作隊由跨領域藝文工作者、馬崗漁村居民自主聚合,持續以「城鄉連線」連結事件現場與社會大眾,共同關注邊陲漁村的未來。石在工作隊近年藝術行動包含:C-LAB CREATORS 創研支持計畫〈浪來了:馬崗聚落跨界共議行動〉、Signal Z 聯展《浪的遷徙者,與他們的紀念物》、2023臺灣文博會《媽祖的工作假期》等,在田野與現場之間,探索藝術與社會行動的可能軌跡。
*。𓆞.𓆟:*・主持人簡介 *。𓆞.𓆟:*
童詠瑋
藝評人、獨立研究者,書寫橫跨影像、表演、數位與視覺藝術等領域,並致力透過專題、講座、研究計畫、創作顧問等合作,擴展實踐面向及組織工作。曾任《CLABO實驗波》、《典藏ARTouch》等藝文刊物編輯。碩士論文《(不)持攝影機的人:論綠色小組「報告影像」的紀錄、傳播與戰鬥》曾獲「批判與實踐碩博士論文獎佳作」、「世安美學論文獎」等。現主要研究旨趣為左翼文藝、媒體行動主義、紀錄片美學與政治、電影與當代藝術等。
Advertisement
Where is it happening?
Hong Foundation-Art, 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 (近捷運古亭站6號出口),Taipei, TaiwanEvent Location & Nearby Stays:
Know what’s Happening Next — before everyone else does.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