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能杰纪录片:村小的孩子|汉诺威放映会报名
Schedule
Sat Nov 16 2024 at 03:00 pm to 05:00 pm
UTC+01:00Location
Blaues Haus Bibliothek 藍書屋圖書館 | Hannover, NI
About this Event
蓝书屋基金会为优秀的华语创作者提供在德国(柏林与汉诺威)驻留与访问的机会,蒋能杰是蓝书屋今年邀请的驻留创作者之一。9月份以来,他已经在欧洲多个国家和城市做了纪录片放映与观众交流。11月16日,他会回到汉诺威,放映他的纪录片作品《村小的孩子》。
影片信息:
片名:村小的孩子
导演:蒋能杰
类型:纪录片
制片国家/地区:中国大陆
片长:95分钟
又名:希望!希望!
语言:湖南话/汉语普通话/中英字幕
火车上货物堆积如山。农民工挤在车厢里。镜头摇曳,车窗外事物模糊。南来北往的中国农民工如候鸟,去大都市,谋活路,他们的身后,是留下来的老人和孩子。这构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诸般相连的景象,并分别拥有专属的名词。外出打工者是农民工群体,留在农村的是空巢老人,以及留守儿童。这也是中国导演蒋能杰的纪录片《村小的孩子》的开篇场景,一个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故事,以此为背景展开。
在和我们的交流中,蒋能杰曾自述自己出身于乡村,父母在家种地,艰难维持姐弟三人上学,尤为注意子女教育。他曾不觉得这一切有何问题,但当去了大城市上大学以后,再回头审视家乡与往事,便不再习以为常。
他的问题是,“中国经济发展,掏空乡村,让这么多孩子留守,但为什么不能好好反哺乡村,特别是乡村教育。农民工也无奈,包括我的父母,被时代洪流裹挟,没有太多选择,挣得了钱,陪不了孩子,陪得了孩子,也就挣不了钱。城市只需要农民工的劳动力,并没真正解决孩子就近上学的问题,还有户籍限制,还受歧视和驱赶……”
蒋能杰本是工科出身,2008年大学毕业后,转头做起了纪录片。乡村儿童教育,成为他纪录片的母题之一。
2014年,本片在中国播出时,曾引起媒体与社会广泛讨论,而片中的那些孩子们,在十年后,也多已长大。纪录片中的一个女孩,在后来蒋能杰自编自导的剧情长片《矮婆》中,本色出演了一位步入青春的留守儿童“云洁”。在社会力量资助下,云洁在继续上学。
以下是蒋能杰关于《村小的孩子》拍摄、补拍与制作的自述:
“这片子算是我09年处女作《路》的续集,片子其实在2011年底就已开始着手剪辑,由于设备和个人原因,后期制作一波三折。后干脆放下后期制作,又回村继续跟拍,有时间就剪剪,做疲了就放一放,放不下又继续拍,继续剪……,如此循环!
当然,整个过程中,我也一直在思考,也在反问自己,这么不顾一切去拍,去做,意义何在?又能改变什么?感觉什么都改变不了。
由于纪录片《路》的放映和网上公开,加上一些知名媒体的关注和报道。这些孩子们物质条件有些许改善,但孩子们因为父母的缺失,造成的问题依然存在,甚至更加严重,你去问他们的梦想,孩子们很可能依然会说想去打工。
后来,我在一众筹网站筹了一笔钱,勉强于2013年4月完成整个后期制作。完成后就丢在那里,不知怎么,再也不想去碰触。
2013年6月在广州做《农村空巢老人图片展览》时,碰到广州美院一位老师引荐我参加德国的法兰克福的一影展,并入围,可能这是国外的首映。
为了配合宣传,放下近半年的片子,再来剪辑预告片时,感觉又不一样,好像又找回了信心,也找回做这个片子的初衷,让更多的人了解留守儿童,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。
2014年02月完成最后版本的后期制作,跟拍六年(2009-2014),也想通过巡展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留守儿童,所以从2013年底就开始筹备2014年03-05月,在广州、深圳、长沙、武汉、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北京等主要城市巡展,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关爱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。
蒋能杰 2014年03月 于湖南”
蓝书屋很荣幸能邀请蒋能杰来德国放映这部作品。十年后,这部电影仍然能让我们看到中国乡村里留守儿童的细节,感受真实的残酷,并思考如何改变。
导演介绍
蒋能杰,独立制片人、纪录片工作者、 导演。1985年生,2008年大学毕业。祖籍湖南,2017年后常住广州。棉花沙影像工作室、棉花沙乡村图书屋创始人。 荣获凤凰十大公益人物奖, 创作的题材有关注留守儿童、抗战老兵、尘肺病、心智障碍、性少数等群体。代表作:《村小的孩子》、《初三》、《矮婆》、《矿民、马夫、尘肺病》、《龙老》、《一切都会有的》、《将军的卫士》、《彩虹邮轮》。作品有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、华沙国际电影节、北京国际电影节、凤凰纪录片大奖等国内外影展。
Where is it happening?
Blaues Haus Bibliothek 藍書屋圖書館, Maschstraße 7, Hannover, GermanyEvent Location & Nearby Stays:
USD 0.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