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The Scenes》
Schedule
Sat, 08 Nov, 2025 at 04:00 pm
UTC+08:00Location
台北市大同區民族西路141號、 Taipei, Taiwan 10369 | Taipei, TP
Advertisement
今年11月,也趣藝廊推出《The Scenes》聯展,將德國新萊比錫畫派備受矚目藝術家:Christian BRANDL、Falk GERNEGROSS 與 Julius HOFMANN 引介至台灣觀眾的視野中。三位藝術家皆師承自新萊比錫畫派的核心體系 Neo Rauch、Arno Rink、Ulrich Hachulla 與 Heribert C. Ottersbach 等關鍵人物。新萊比錫畫派誕生於90年代,正值觀念藝術與抽象語言在歐洲藝術圈高度主導的時期。在那個影像被大量消解、繪畫被視為過時媒介的年代,萊比錫藝術家選擇回到畫,以繪畫為武器,在影像過剩與媒體疲乏的時代,重新建立「圖像作為思考載體」的精神性。因此,《The Scenes》所提出的「場景」並非單純的視覺片段,而更像是一個開放的問句,每一個場景都是由觀看者與圖像交會所生成的未完成敘事。
▎Christian BRANDL (b.1970) 的繪畫宛如被擷取的一幀電影舞台式構圖,人物姿態是自然抓拍的瞬間,卻又因其冷靜精準的安排,形成一種刻意的視覺停格。畫中主角各自朝向不同的視線方向奔往未知,亦在無聲之中製造出敘事的張力。這種「電影化卻又刻意平面化」的處理方式,也呼應了新萊比錫畫派(Neue Leipziger Schule)的核心特徵。BRANDL對光線具有高度控制力,無論室內場景、自然風景還是城市空間,光線都成為凝視的機制,觀者被引導注視那些沉默的人物,以及他們未被說出的秘密。而作品中的人物在情緒上的「冷視角」,是種存於日常表層下、游移於「熟悉」與「陌異」之間的心理狀態。這些人物並未與觀者直接建立對話,而是各自沿著自身的敘事軌跡游離並在可辨認的語彙中,保持一種優雅而疏離的觀察姿態。
▎Falk GERNEGROSS (b.1973) 筆下的女性形象誕生於日常與禁忌的縫隙間,他重啟了文藝復興的繪畫傳統,運用蛋彩與油彩層疊的釉質技法,讓肌膚光澤與曖昧視線的在畫面中交纏。GERNEGROSS的創作挪用與重構「圖像再生」:藝術史的典故、宗教與世俗、神聖與情色。畫中人物的凝視冷峻而自覺,她們既是凝視的對象,也是反觀的主體。藝術家透過這種雙重的觀看機制,揭露慾望被製造與被消費的邏輯。活潑愉悅的色調游走於真實與漫畫化之間,形成既純真又挑釁的張力。這種遊戲般的語彙拆解了高雅藝術與通俗文化的界線。藝術家既是敘事的佈局者,也是心理的變形者。他以畫布為心理劇場,演繹慾望、羞恥與觀看儀式。
▎Julius HOFMANN (b.1983) 剖析繪畫在數位時代下如何被重新定義,從古典透視的穩定秩序,到3D圖形與的動態生成,他在兩者間建立起充滿力道的過渡帶。HOFMANN借鑑早期電腦圖像的生硬質感,刻意調整解析度與焦點,使圖像游離於清晰與模糊、擬真與錯位之間,從而對西方古典繪畫追求的統一視角與和諧構圖提出挑戰。在這裡,扭曲的透視、分割的鏡頭感與荒謬的形體不再是「錯誤」,而是一種後數位時代的新繪畫文法。像是一扇供精神進入的「界面」,錯位的光源、無邏輯的陰影、不合比例的肢體、隨時可能崩塌的視覺架構,在混亂中生成一種奇異的秩序感,HOFMANN不僅呈現當代生活的破碎狀態,而是將破碎本身變成遊玩機制。
2025.11.08 (六) - 2025.11.29 (六) 邀您親臨現場,凝視畫布製造出需要停留、需要思考的觀看場域,在一切都被即時影像沖淡的時代,我們是否仍有能力觀望一個場景,並與之建立一段真正的精神關係?
Advertisement
Where is it happening?
台北市大同區民族西路141號、 Taipei, Taiwan 10369, 台灣103033台北市大同區民族西路141號,Taipei, TaiwanEvent Location & Nearby Stays:
Know what’s Happening Next — before everyone else does.











